自2014年3月启动民营银行试点以来,民营银行迎来发展的第九个年头。担当传统大银行“补位者”角色,民营银行这一全新业态由试点走向成熟,持续推动着行业创新。其中,全国第十九家民营银行——锡商银行开业3年来,资产规模、净利润等指标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,业务能力和核心风控能力表现优异。
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影响,近年来民营银行普遍经营压力较大。为何锡商银行得以保持增长态势?锡商银行副行长徐卫东告诉记者,科技赋能是民营银行经营质效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。从2020年4月开业至今,锡商银行始终把科技能力和大数据能力放在重要位置,初步形成了独特的数字化核心竞争力。2023年,徐卫东在尊龙凯时集团开展的“以‘三自六化’推进高质量发展争当先锋”主题活动中,被评为“数智化先锋”。
“具有物联网金融特色的科技型银行”,这是锡商银行最显著的特征。紧跟国家政策导向,以物联网技术为小微普惠贡献社会价值,锡商银行服务的群体主要是消费群体、个体工商户、小微企业主等长尾客群,具有小额、高频、数量大和覆盖面广的特点。
怎样安全、有效链接这部分客群?徐卫东表示,主要靠大数据。
物联网最大的作用在于数据的产生,比起互联网大数据,物联网大数据覆盖面更广,也更加接近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状况。物联网数据、第三方数据和银行数据有效融合,对锡商银行的创新构架和数字化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。其中最显而易见的,用数据来做“用户画像”,能够更好地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、贷后管理,以及抵押品的监控等。这也是锡商银行推出“纯信用担保”和“随借随还”服务模式的底气所在。
“科技要服务于业务”、“科技布局要领先于业务”——开业三年来,锡商银行的发展完全印证了徐卫东的前瞻布局。疫情期间,锡商银行的数字化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。
俞先生在无锡市锡山区经营着一家家电专卖店铺,2022年10月12日“双十一”大促前,他在线申请锡商银行“锡望贷-家电汇”的一笔贷款,10分钟就完成授信审批,成功获得备货资金。“锡望贷-家电汇”正是锡商银行精准服务于家电行业工商户的特色产品。
疫情影响下,中小微企业首当其冲。通过金融服务获得融资,成为维系小微企业生存的一根稻草。锡商银行全线上化的数字金融服务,推出了锡望贷、锡惠贷、信E融、账E融、订E融等产品,具有“纯信用担保”“单笔授信额度高”“提前结清无需手续费”等优势,大幅简化融资审批流程、缩短业务时间,为小微企业的纾解了急迫的资金需求,提高了复工复产小微企业的贷款可获得性。
“要扮演好中小微企业‘金融服务生’的角色,必须找准自身定位,识别小微企业的真实需求,进行精准‘滴灌’”,徐卫东说,“服务小微群体、支持实体经济、践行普惠金融,这既是国家赋予民营银行的发展重任,也是民营银行在市场中找到自身突围路径的方向。”
截至目前,锡商银行作为国内“最年轻”的民营银行,正在努力探索着一条不依赖股东资源、不依赖单个场景流量、不依赖传统“存贷利差”盈利模式的新路径。在徐卫东看来,通往发展的秘钥,仍然是“科技”。
前不久,有人给徐卫东发起了一个“灵魂之问”:如果别的民营银行也能接入数据,那锡商银行的优势在哪里?“这真是问到我心窝里面了”,徐卫东笑着说。
民营银行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渠道,同时也是接受市场挑战的“民间队”,这使得民营银行的发展既要符合国家监管要求,又要开发出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。开业3年时间里,锡商银行摸清了“我是谁”“我为谁服务”“怎么服务”问题,确定了“业务线上化、风控数据化、架构平台化”三翼一体,准确勾勒出锡商银行在科技方面的布局,而下一步,则是要找到适合锡商银行的深耕赛道。
随着数字供应链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融合速度加快,锡商银行把目光放到了长三角广阔的供应链企业上。
徐卫东长年在北京工作,在多家大银行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,加入锡商银行后,他定居无锡。长三角民营经济之活跃让徐卫东惊叹之余,也给他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思路。“长三角活跃着众多细分领域的头部民营企业,每一家企业的背后,都汇聚了生产制造、销售、物流、售后等多个环节在内的供应链企业。”徐卫东认为,小微企业是供应链企业的“毛细血管”,数量巨大,金融需求也是海量的。“这些小微企业流动资金往往不会太充裕,常常以‘现款现货’‘赊销’的方式来进行支付交易,是普惠金融覆盖的薄弱地带。如果能通过数字化手段解决小微企业‘供应链垫资’的‘痛点’,则能实现双赢。”
“民营银行设立的初衷就是填补大型银行的服务空白,做好金融普惠工作既是责任,也是使命。锡商银行未来将更加专注供应链中的小微企业,力争在供应链金融细分市场中做冠军。”徐卫东表示。
近期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了《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》,明确设立国家数据局,这让徐卫东颇为兴奋,“这必将促进银行业的规范化发展,也为民营银行以科技和数据推动发展带来了机遇。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把锡商银行建设成为数字银行,为普惠金融做出更大贡献的信心和决心。”